close

blog.jpg

在19世紀初,在美國只有7%的人有用牙膏刷牙的習慣,後來牙膏公司決定要添加一些成分,雖然添加物跟清潔力一點關係也沒有,但是使用率卻在短短十年間遽增到65%,牙膏公司到底做了什麼?

幾個月前,我的新年願望之一就是要每天花十五分鐘閱讀,但幾天後我發現,明明我整天很閒,卻連五分鐘都湊不出來,就算有,也無法持續三天。我開始怒怪自己意志力薄弱又缺乏自制力。讀完這本書之後,現在就算有時候忙到一天工作12小時,這習慣也默默的持續三個月了,我怎麼做到的?

習慣三部曲

  1. 提示
  2. 行為
  3. 獎勵

所有的習慣發生前必定有個「提示」,習慣行為之後往往伴隨著某種「獎勵」。一般人通常在改變或建立習慣的時候只著重在中段的「行為」,而忽略前段的提示跟後段的獎勵。你想想,該花三分的力氣只用了一分,這場仗怎麼可能打得贏?牙膏公司在牙膏裡加的薄荷雖然沒有任何清潔力,但刷完牙以後這種涼涼辣辣的感覺跟薄荷味,卻已經足夠令人喜歡刷牙。看到重點了嗎,牙膏公司增強的是後段的獎勵。

本書精華-篩選提示:

提示有五大要素:

  1. 時間
  2. 地點
  3. 情緒
  4. 他人
  5. 先行行為

你現在已經了解習慣三部曲了,現在來檢討我的失敗案例到底問題出在哪裡?

首先,「每天十五分鐘」本身就是個充滿模糊不明確的時間概念,到底是指一天中的那個時段?早上、中午、還是晚上?地點,未指明。其他三個提示要素也都欠缺,難怪無法持續。

 

以下是我修正過後的版本:

  1. 時間:睡前
  2. 地點:窗台邊的椅子
  3. 先行行為:洗澡
  4. 獎勵:新鮮薄荷茶

 

我在提示階段,只針對時間、地點、先行行為這三個要素著手,洗澡後、睡覺前這個時段就足以明確的滿足「時間」跟「先行行為」這兩個條件。至於地點,刻意選在窗台邊的椅子是想要他發揮身為椅子的真正用途。(PS. 之前是被拿來堆衣服用的)

假文青的閱讀,一定還要配上一杯茶。我喜歡薄荷,除了有安神助眠的作用,最重要的是,這杯茶成了我的獎勵。在喝茶與翻頁的過程,就是在反覆增強行為與獎勵之間的關係。當習慣已經成功的被建立,身體便會開始期待習慣的再次發生。有研究指出習慣的養成至少要21天,也有不少人相信意志力也是另一個成功的關鍵。關於意志力的讀書心得,我會整理成一個小系列,不久後發表。

 

arrow
arrow

    思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